
Welcome to Chill Kitty
1.FSH是什么?它是如何“指挥”卵泡生长的?你可以把FSH想象成一位“指导员”,它的作用就是告诉卵泡“开始生长”。
但这个指令有一定的阈值区间,每个月仅有1个卵泡同这个阈值匹配,那么它最终将发育成熟、排出。
在自然月经周期中,一旦有一个卵泡对FSH敏感并开始发育,为了保护这颗独苗,其他卵泡将自动枯萎。而在试管促排周期中,我们一般会使用药物模拟FSH的作用,人为地提高FSH浓度,让更多卵泡能够与上述的“阈值区间”相匹配,从而一起进入生长、发育成熟。
2.FSH数值偏高,为什么不建议立即促排?不少人误以为:“FSH越高,越能刺激卵泡生长”,这其实是个常见误区。如果自身状态的基础FSH已经偏高了,还强行进行促排,反而可能效果不佳——甚至出现卵泡无反应状态,所以,此时是不能立即促排的。

因为:FSH存在“有效作用区间”,过高反而无效。
每个卵泡上的FSH受体数量有限,就像教室里的座位,坐满了就无法再接收新指令。如果自身FSH已经偏高(尤其超过15miu/ml),此时再使用促排药物……
那么,第一,则需要使用高于常规剂量的促排量——会危及身体安全;第二,此时卵泡也许没有多余的能力接受外源性促排药物的刺激,卵泡反而会“不知所措”,甚至停止发育。
3.那么,如果FSH升高,就不能促排了吗?
FSH升高其实是一个信号,告诉我们:“卵泡反应变差了”。这背后可能隐藏了多种身体状况,比如:
(1)颗粒细胞数量不足,导致卵泡“听不到”指令;
(2)卵巢血流供应差,卵泡“没力气”长大;
(3)胰岛素抵抗,降低卵泡FSH的敏感度;
如果只是偶然一次的升高,可能是工作压力、睡眠不足等导致的,调试后使其回到适宜水平,而后可进入促排。
若已经出现多个周期(大于等于3个)的升高,则提示我们卵巢功能开始出现下降,此外还需寻找存在的原因进行逐个突破。
尤其对于40+的姐妹来说,升高的FSH是难以回到正常水平的,但若能降至15miu/ml(安全线)以下,也是有促排希望的~
FSH偏高并不是最终判决。通过科学调理,完全有可能提升卵泡的敏感度,改善发育状态:
3.1重点关注胰岛素和甲状腺功能
如有胰岛素抵抗,建议调整饮食结构(减少米面糖,增加粗粮杂豆),配合每日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,帮助身体恢复胰岛素敏感;
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拖慢卵泡发育,建议检查甲状腺指标(如TSH),如有异常及时通过药物(如优甲乐)补充调节。
3.2改善血流与能量支持
食养为基础:多吃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鱼肉、豆制品)、富含Omega-3的食物(深海鱼、核桃等)和维生素E(如菠菜、牛油果),为卵泡提供充足原料;
若食物方面补充不够,还可增加一些营养补剂,例如:优质蛋白粉、复合维生素等。
3.3补充“辅助能量”:重视生长因子与微量元素
某些生长因子(如IGF-1)能够增强FSH的效果,就像是助推器:
医生有时会建议短期使用生长激素,以提高颗粒细胞数量、增加FSH受体,从而改善卵泡反应性及卵子质量。尤其是,卵巢功能下降的姐妹是可以尝试的(排除生长激素的使用禁忌症)。
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锌(牡蛎、红肉)、硒(蘑菇、芦笋)等微量元素,有助于体内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利用。
简而言之,“FSH偏高”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一个提醒:“卵泡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了”——它不是一个最终的判决,而是一个行动的信号。